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
讲座主题: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
时间:2015年1月6日(周二)18:00-19:30
地点:松江校区5361会议室
主讲人:李冠杰博士
内容简介:
亨廷顿1993年在《外交杂志》(ForeignAffairs)撰文阐述“文明的冲突”,1996年又出版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001年9·11事件使文明冲突的论调极盛一时,似乎亨廷顿很早就预言了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抗。但细读亨廷顿的著作就会发现,西方文明的另一个敌人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学文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对抗的背景是历史上长期的宗教斗争和当前的价值观冲突,这种异质性让亨廷顿瞄准了伊斯兰文明,以伊斯兰文明为对手。但让人诧异的是,中华文明如何进入了亨廷顿的视野而成为西方文明的对手呢?
实际上,由于对局势认识不足和对儒学未做深入研究,亨廷顿才把中国作为西方文明的主要异质文明对手。这种构建既是他冷战思维的固有偏见,也是他研究民主化论题的推论结果。亨廷顿构想了中美文化冲突的场景,这显然是一次世界大战。然而在现实中,中国在对美关系中采取了审慎的克制态度,避免发生冲突。习近平执政后力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这些原则也体现了西方古典美德。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对中美关系的贡献或许在于,它假想了可能发生的最差场景,从而提醒中美在现实政治中避免冲突。从这方面讲,文明冲突论的谶语只是一种警示。
参考书目:
Samuel P.Huntington, TheSoldier and the Stat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Relation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冯绍雷:“亨廷顿的思想弧线”,《社会科学报》,2009年2月。
“习近平概括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10/c_116107914_2.htm
讲座人介绍:
李冠杰,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14年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获历史学博士后证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英国政治、政治思想史、大国关系。专著《危险的分权:新工党治下英国的权力下放进程(1997-2010)》(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曾获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并成为季风书园(第373期书讯)推荐图书。在《德国研究》、《南亚研究》、《俄罗斯研究》、《政治思想史》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英国史》、《近代英国政治话语》、《民国名人未解之谜》、《21世纪上海纪事》等著作的翻译与撰写。
英国研究中心
2014年12月31日
!doctype>